中国地质教育杂志社
首页 > 最新目录
 
/ / /
 

《中国地质教育》2020年01期

 
 目录
教育与管理
新型应急管理体制下防灾减灾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任云生;孙珍军;洪利;谢力;1-4
防灾科技学院应急管理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唐彦东;刘京会;任云生;5-8
高校灾害教育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防灾科技学院为例张达;石云;李魁明;9-11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的核地学领域高端人才培养探索高柏;孙占学;周仲魁;陈井影;刘媛媛;张卫民;12-14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使命及学术成长探究汤庆艳;15-18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数字化教学平台育人的思考与探索舒寅辉;李奕璇;19-21
流行病影响下的学校复学风险评估方法研究——以新冠肺炎为例陈涛;裴晶晶;许铭;廖蕊;22-28培养模式
新工科背景下校企联合产业学院综合改革研究——以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为例彭向东;29-32
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型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刁明光;薛涛;曾姗;33-36
“三周期,五对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以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钻井技术专业为例胡黎明;樊宏伟;唐建云;赵博;37-39学科与专业
关于地质类专业新工科建设的几点思考夏庆霖;唐辉明;石万忠;贾洪彪;沈传波;40-44
新工科背景下资源勘查工程新能源英才班建设与改革沈传波;石万忠;李纯泉;李建威;葛翔;45-49课程与教学
网络课堂:大学生的“第四课堂”,教与学的新空间姚光庆;王华;任双坡;杨眉;单华生;50-53
高校地理科学专业“课程思政”与德育价值研究李权国;张弢;文力;常华进;祝云龙;54-56
面向地理科学一流本科专业的定量遥感“金课”的建设途径陈奕云;沈焕锋;徐璐;郭龙;曾晨;费腾;刘耀林;57-61
基于灾害全过程管理思想的地学本科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卢滔;李巨文;62-66
地质类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优质课程群建设杨兴科;晁会霞;杨高学;左可胜;张贵山;李永军;焦建刚;67-71
以学生为中心的“岩体力学”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徐能雄;张彬;程骋;72-75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石油地质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李净洪;76-80
案例教学法在“矿产综合勘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陈守余;赵江南;睢瑜;81-85
TBL与PBL教学法在“普通地质学”实验教学中的联用设计闫丽娜;张聚全;86-88
地质工程专业课程的朗读参与式教学方法探索王建秀;89-90
基于OBE理念的“矿井通风与安全”教学新模式研究王刚;程卫民;黄腾瑶;孙路路;91-95
“矿井地质学”课程在煤炭院校教学中的改革探索彭涛;陈应涛;蔡玥;牛超;路拓;96-99
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论文选题的“收与放”王新宇;施泽明;彭秀红;100-102实践教学与基地建设
基于“四化”的地质资源立体探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王典;刘财;勾福岩;李鹏;刘明忱;103-105
油田地质实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张立强;蒋有录;刘太勋;王金友;林腊梅;106-110
地质灾害治理与监测预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应用张彬;徐能雄;张中俭;111-114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雍太军;詹健;曾溅辉;宁正福;115-118比较教育
中美高等教育中教学过程和教学组织的差异性研究高华;董爱国;郑志远;黄昊翀;李洁;119-123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现代地质调查:角色变化4
《中国地质教育》投稿方式49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现代地质调查:支撑跨学科综合研究的三个机构71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现代地质调查:地球监测、分析和预测(EarthMAP)124
战“疫”时刻再谈网络课堂和应急管理专业刘粤湘;125
点击在线投稿
 
 
 

(c)2008-2018 学术规划网

 

本站产品最终解释权归NDHX.NET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